时代越来越进步了,合计很发达了相信现在绝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去折腾胶片相机,如果只是想模拟胶卷色彩的话,用手机app可能是最快捷的办法。不论你是相机用户还是手机用户,把照片放入手机中用后期应用调色再发布,这是一个非常快的流水线处理方式。
早期有Kodak Cam,后来有半格拍摄Halframe。这些都是极具标志性的胶卷模拟应用,只是功能与玩味都未能让小编满意。

今天要体验的是最近很红火的NOMO相机。完成更新后的NOMO补上了全部功能,既能模拟胶卷拍摄,还可以做一个简单「数码暗房」,把外部图片也冲洗成胶卷效果。

再加上NOMO也补上了几款新相机,可玩性也增加不少。
四台相机,三种体验?
NOMO的操作思维很简单,应用打开之后也就只剩下取景框、快门、前后镜头切换、多重曝光模式、闪光灯控制与相机切换按钮。

像前后镜头切换、闪光灯模式操控这些简单的就不说了,即便是多重曝光模式也不见得像胶卷时代繁琐,用户只需打开「多重曝光」模式,而后用快门拍两张照片即可。按一次快门时,按键上模拟的灯会变暗。当灯完全关掉时,多重曝光的拍摄就完成了。
至于相机切换功能,是指NOMO应用内部提供的相机。

作为一款主打胶卷模拟的相机应用,NOMO还是把「可换点」放在了相机上。
更新到现在为止,NOMO内部有两款模拟常规135胶卷格式的相机135B与135M,与两款模拟「即影即有相纸」INS2与INSW四款相机,每款相机就对应着不同的风格。

虽然NOMO的135B相机都保留了胶卷舱的透视窗,依旧能看到现在的胶卷参数,但胶卷还是不能更换的,你也不会知道你现在用的是哪一种胶卷,那真的只是一个参数而已。
其实原因也很简单,一般用户不会去考虑太多说换胶卷换颜色这些复杂的思维,能让学习成本再低一点会让他们以为贴地一点,容易用一点。毕竟NOMO还是一个面向大众的相机应用,设计得简单一点也不为过。
之前,NOMO它们承诺大约每周更新两款新相机,这已经可以确保可玩性了。对于一般人来讲,也足够了。
基本操作就这么多,接下来是对于每一款相机的特点做简单的讨论:
INS W
NOMO里面首款相机,也唯一一款免费相机。
用「玩具」复刻仪式感
说到官方意愿这一点,用NOMO开发者在接受采访时采访的提到的一点就是:
NOMO其实给用户的是一种仪式感,我们做NOMO就是要把整个仪式感的过程翻译出来。
因此你会看到,NOMO绝大部分的设计其实都是在复刻往着胶卷、即影即有相纸使用时的操作方式。把复刻操作所诞生的仪式感,做成彩蛋给用户,对于用户本身来讲是有着一种吸引力。
未接触过胶卷的人可以从这里体验,从而获得新奇感。用过胶卷的人还可以通过这些操作,来获取固有对这款软件感兴趣的归属感。这个,相信才是NOMO的设计核心。
并且,NOMO之所可以快速铺开,更多的是因为----简单。
正如上文所言,它不打算从胶卷更换、对焦模式考虑等一些把复杂化方向中考虑,它要满足的也不仅是沉迷在胶卷拍摄的人。更多的,开发团队是用这种简单的形式,来把他们复刻的仪式感传递出来。

因此,降低操控门槛才是正确的出路。只要NOMO不是用做「滤镜相机」的思维去做,同时让更多的您可以接触传统胶卷的文化时,NOMO就已经是一个满足大众需要的产品了。